对于未来建筑的太阳能应用,陈音指出,应该以太阳能热利用为主,优先解决生活用热水。
王久伟对记者说,这轮波动让整个行业看到了跟风发展的弊病,这种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回到关注解决市场需求、满足消费需求的根本问题上来,抵制住短期的市场诱惑,实现行业的理性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许多太阳能企业的这种增长,并不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对于市场和需求的拉力,而是受到了市场的刚性需求拉动。
随着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日益成熟,行业内的一些大企业将会迎来新一轮强劲增长,更多的中小企业将会逐渐被淘汰,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这种材料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光吸收率不及硅材料。他说,轻质的可回收塑料制品将代替沉重的昂贵的硅,不像笨重的硅材料那样,有机材料可以每天生产成千上万平方米,而且轻到你可以像铝箔那样将其卷起来。实验室数据表明,最好的硅材料的太阳光吸收率是24%,而有机材料只有12%。24%的吸收率可转换16%到17%能量,12%的吸收率意味着只有6%的转换率。
据耶路撒冷邮报消息,近日正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访问的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史蒂夫福里斯特表示,相当廉价的且能提高太阳能吸收率的有机材料将在未来成为硅材料的替代品,可用的太阳能新技术将在5年内走向成熟。不过这种材料在实验室有达到21%到27%光吸收率的潜力。Gemasolar发电站的建设历时两年,是其旗下的旗舰发电站,该项目目前已获得多家欧洲金融机构总额高达1.71亿欧元的投资和西班牙政府为期25年的电价补贴。
可再生能源的又一个希望之星外电报道称,让太阳能发电站的可靠性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厂相媲美,将是推动太阳能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并网等因素的影响,规模化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缓慢,建成的绝大多数电站亦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局。称其为一个收获阳光的牧场一点也不为过。2650面镜子组成的阳光牧场7月初,图雷索尔能源公司对外宣布,其在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建造的太阳能光热电站顺利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并成功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从而成为世界首个能够全天候供电的商业化太阳能电站。
图雷索尔能源公司董事长恩瑞康森德高特表示,Gemasolar发电站是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为其他采用熔盐蓄热技术的发电站指明了道路。但常言道,办法总比问题多,日前来自图雷索尔能源公司(Torresol Energy)的一则消息就让我们看到了些许曙光。
西班牙被誉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根据2009年的数据,其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12%,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20%。研究人员根据往年的气候资料估计,每年它至少可以发电270天,与其他的可再生能源相比,该成绩已十分理想。与晶硅太阳能发电系统相比,其特点在于由阳光产生的能量更易存储,因此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电。与槽式聚光技术相比,这种系统能产生更高的温度,提供更多的高压蒸汽,从而能使发电效率获得大幅提升。
试想一下,在200多个足球场大的土地上,将数千面巨大的镜子按同心圆状依次排开,那是何等的壮观。随着夏季的到来,他们希望该电站向电网供电的时间平均每天可以达到20小时。眼见太阳无私奉献给人类的光和热就这么被白白浪费,不少人不由得埋怨起现在的太阳能技术白天不懂夜的黑。这座可夜间发电的太阳能电站名为Gemasolar,在始建之初就赢得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事实证明熔盐蓄热系统高效可靠,能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站的成本,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尴尬处境。24小时不停歇的光明使者这个阳光牧场又是如何在夜间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呢?奥妙源于这些同心圆圆心中那个像高塔一样的集热装置,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巨大的铁罐,里面盛放着许多用来吸收并存储热量的熔盐。
除了可夜间发电这个引人瞩目特点外,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它所拥有的2650面定日镜和185公顷(1.85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除了能在阴天和夜晚不间断供电外,Gemasolar发电站的存储能力使其能够顺利并入电网,缓解用电高峰的需求,该电站是太阳能技术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前,夜间无法运作、电力不易存储和并网成本高一直是制约规模化太阳能发电的最大瓶颈。这些定日镜安装有光线跟踪系统,能像向日葵一样跟随太阳移动,将95%的太阳辐射汇聚到位于中心的巨型集热装置上。在太阳辐射的加热下,这些铁罐中的熔盐温度可达到500多摄氏度。此外,该系统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它能与使用传统涡轮发电机的发电站实现无缝结合,几乎不需要什么改造成本尤其随着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四部委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动员部署,并公布了首批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名单,光伏发电的市场被大家看好。目前,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多晶硅的加工基地已转移至国内,预计有超过国内需求一半的原材料将由国内生产,而且大量产能会陆续释放。
但是,原材料依赖外国进口、产品依赖外国市场,这一两头在外的困境令中国光伏发电行业承受了多年的煎熬。其中,大于1050KW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6%以上,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1.7亿吨标准煤。
尽管有出口顺畅的得意,但也有市场冷淡的困扰,依赖国外终究不是长久之策。与同纬度国家相比,与美国类似,但优于欧洲和日本等地区,区域优势和资源丰富程度非常适合发展光伏产业。
因此,中国无疑将成为多晶硅的主要供应地。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状况已得到根本改观。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光伏产业链已非常完备,从多晶硅原料到光伏系统安装,以及玻璃板、封膜等配件,中国都已在世界上占据优势。意大利政府目前已经通过法案,从2017年开始将不再对光伏发电予以财政补贴,届时光伏发电将完全能够按照市场机制来平价上网,与火力发电等企业竞争。按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可划分为四个区域,绝大多数地区日平均辐射量在4KWH/㎡以上,西藏最高达到7KWH/㎡,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年日照小时数在2000H以上,总太阳能辐射量高于5000MJ/㎡。意大利的做法也给中国提出了很紧迫的任务,因为只剩下6年了,孟宪淦说,作为一个光伏制造大国来说,只做不用的状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
尽管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已经启动,未来将有很大发展,但毕竟光伏发电市场尚处于幼年,在装机规模和应用市场上远不及同属新能源的核电与风电,因此未来发展壮大后,难免与今天的风电一样遭遇并网难、电价高以及核心技术受掣肘等一系列困扰。不过,光伏发电毕竟是一个新行业,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表示,由于科技水平制约,中国至今尚无法自主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器件高纯度多晶硅,只能依靠进口,使产业链的上游这一头也在外。
面对国外传统七大厂商为首的晶体硅材料供应商,中国议价能力很低。同时,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中国对外国市场的依赖也将逐步减弱。
据了解,目前随着欧洲光伏发电市场的复苏,中国光伏发电业界除机会外也感到巨大压力。四部委表示,希望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增加示范区数量、保障项目并网运行等措施,加快推进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力争2012年以后每年国内应用规模不低于1000兆瓦。
中国年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00万千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日前表示,这预示着中国光伏市场终获启动。这种现状又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成本居高不下。我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均太阳能辐射量平均在10502450KWH/㎡之间。同样,德国2010年的光伏发电装机即新增1800万千瓦,而去年全球新增的光伏发电装机也仅有4000万千瓦
不过,光伏发电毕竟是一个新行业,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表示,由于科技水平制约,中国至今尚无法自主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器件高纯度多晶硅,只能依靠进口,使产业链的上游这一头也在外。这种现状又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中国无疑将成为多晶硅的主要供应地。意大利政府目前已经通过法案,从2017年开始将不再对光伏发电予以财政补贴,届时光伏发电将完全能够按照市场机制来平价上网,与火力发电等企业竞争。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光伏产业链已非常完备,从多晶硅原料到光伏系统安装,以及玻璃板、封膜等配件,中国都已在世界上占据优势。意大利的做法也给中国提出了很紧迫的任务,因为只剩下6年了,孟宪淦说,作为一个光伏制造大国来说,只做不用的状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